庐山,位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长年被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但是有谁会想到连诗仙李白也赞叹“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地方,却因几项工程即将失去其原生态。
这些工程包括今年8月21日正式签约开工的“庐山五老峰观光缆车项目”,还有“穿庐山隧道”计划。此外,此前庐山正在实施的“一下一上”(即庐山万名牯岭原住民下迁下山,庐山捆绑上市)发展战略也屡遭诟病。
事实上,在九江当地坊间有这样几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五老峰上架缆车,白鹿洞旁打隧道,仰天坪上修别墅,十八公里倒垃圾。”这是当地人总结近几年庐山“被开发”的几大败笔!据最新消息,由于遭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质疑,以及牵涉面太广,“穿庐山隧道”项目已暂遭搁浅。
登山缆车被指破坏环境得不偿失
观光缆车项目在位于庐山东南的五老峰,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之一。目前五老峰基本处于原生态状态。然而,今年8月21日,庐山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的正式开工建设,打破了这片区域存在了数千年的“原生态”。目前,项目已进入到工程勘测和公路平整阶段,离全面动工为时已不远。
这条有轨登山缆车“全长3177米,高度落差961米,将是亚洲最长、世界高差第二的有轨登山缆车,整个项目预计投入资金约2.5亿元”,而这样一个重大工程的建设目的仅仅是为了“有效解决庐山冬季雪封时游客上下山问题”。事实上,冬季是庐山旅游的淡季,游客不多。
其实,早在1998年,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储传亨、甘伟林、朱畅中等22名专家学者就联名呼吁制止在五老峰建轨道登山缆车。他们认为拟建中的轨道登山缆车会对自然景观、风景环境和林木植被造成破坏与影响,得不偿失。
在当地靠旅游“发家”的海会镇,超过9成居民都是从事与庐山旅游相关的产业,在提及“缆车”项目后都无一不认为“能多揽顾客,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