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
被遗忘的喀斯特处女地
米仓山是我国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是一个基本上未被深入考察和开发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处女地。米仓山的岩溶地貌丝毫不让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和四川南部岩溶地貌之须眉。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米仓山近5000平方公里(包括四川巴中市通江县部分地区)的区域内,龙洞、暗河、天坑、天生桥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旺苍县龙潭子有一个“烟洞子”,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溶洞,洞口狭小,但洞内宽敞且有泉水流淌,久旱不枯,久雨不溢,而每逢大雨将至,洞内便有白色水蒸汽飘逸而出,老百姓凭此以观天象,指导农事息作,并取名“烟洞子”。潜龙山中还有一处长约6公里的潜龙洞,洞口仅容一人弯腰匍匐通过,艰难地穿行之后是一个巨大的洞厅,钟乳、石笋上垂下伸,地下则是钟乳石笋围绕着的五彩泉池,池中盛开着永不凋谢的水晶般的石花……
随着洞的延伸,一个大厅又一个大厅先后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每个大厅都是一个冰雕玉砌的石笋园林,每处岩溶景观都是一座神奇的天然喀斯特艺术博览馆。据不完全统计,米仓山有名称的喀斯特溶洞就有几百个,无名称的洞更不知有多少了。
米仓山的岩溶景观以地下溶洞为主,地下溶洞绝大多数都还处于未开发的原生状态,还有众多的“天坑”存在。旺苍县常家坪的天坑生长发育在常家坪圆锥形峰丛南麓的倾斜台地上,台地海拔900米左右,从来都没人进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