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门票引各方关注
据了解,黄河三峡作为国家4A级景区,2000年建成开放时曾收取门票30元/人,2003年后取消了门票制。永靖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永靖黄河三峡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8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1亿元。
对于景区即将恢复的门票制,游客汪春祥算了笔账:“如果黄河三峡景区真的恢复门票,一家三口光门票就要花180元,就算孩子有些优惠,加上车费、餐费等也要花费600多元”。
甘肃电力旅行社的经理刁庆文认为,景区恢复门票制有利有弊,首先,组团社有利润空间,能提高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其次,有了门票收入资金,景区可以投入道路维护、绿化、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同时,他也表示门票制会成为低收入游客的一道门槛。
景区管理局导游部经理杨小红认为恢复门票制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杨小红说,景区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每年旅游旺季时,大量游客涌入,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发生的纠纷很多,处理起来花费大量精力。如果景区恢复门票制,用这部分资金就能建成游客服务中心,也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西宁游客王丽红则认为,虽然管理者有投入,但也要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更应该把到永靖黄河三峡的交通成本考虑进去。
亟待优化旅游产业价值链
资金缺乏始终是困扰黄河三峡景区产业升级的关键。郭通伟表示,县旅游局也想通过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可是景区没有门票收入,没有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也尝试过,但投资商来考察过后也担心投资没有回报。郭通伟说,免费开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景区今后的发展,尽快实施门票制,既可以筹措资金用于今后的发展,又可以限制自驾游散客的大量涌入,更有利于旅行社组团旅游,所以景区恢复收取门票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永靖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门票经济已不能成为唯一支撑,而应该拉长景区相关产业链,通过开发多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质量增加收入,景区的收益应该和地方其他服务收益有机联系,建立健全发展旅游的思路、机制和制度。例如从管理上,如何开展经济化服务,增加经营项目和游客的可参与性;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服务业的标准化来增加收入等等。
甘肃西北师大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把多勋教授表示,旅游有一个很形象的名词叫做“酵母产业”,游客到景区来,不是说仅仅买张门票就全了,这只是一个点,要通过这个点去触发更多消费。
把多勋教授称,黄河三峡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内,景区旅游资源富集,具有独特性,游客选择刚性强,恢复门票收取可以大幅增加政府收入。从景区经营现状来分析,游客的消费支出多花费在农家乐、游艇等个体经营户身上,景区管理方没有经济收益,恢复门票也是一种利益分配格局的再划分。在双方经济博弈中,景区管理方收益会扩大,这样游客支出的旅游成本会相应加大,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景区游客人数会有所减少。
把多勋教授进一步分析表示,一个景区的资源独特性决定了价格的杠杆,如果景区在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宽度上不断加以开发,扩大旅游产业链条,让游客的消费物有所值,那么,门票也就不会成为一道挡住游客的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