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碰撞和交融的结果,是让西方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东方文化。
美国馆总裁、首席执行官马文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馆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的《清明上河图》,让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中国馆的展示,他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他说:“中国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非常雄伟,展示着国际化的中国。从中国馆的展示中,也感觉到其中有着一些令人关注的细节,感觉到其中的每个人都对社会、国家和国际社会产生着影响。”
马文涛认为,上海世博会也提供了向中国民众充分展示美国文化的机会,使很多中国民众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8月26日至29日,由马文涛率领美国馆的展示团队,走出世博园,在上海新天地举办美国文化周,让更多上海民众更亲密地接触美国文化。
居住在新天地附近、今年6岁的上海小市民胡心予26日晚观看了美国文化周的演出。她喜欢《芝麻街》这一节目,小梅子、甜怪饼、艾摩、大鸟、呼呼猪等家喻户晓的《芝麻街》中的形象,他们搞怪的表情,让胡心予开心不已。
胡心予的父亲胡雪高兴地说:“孩子虽然小,但通过这样的接触,相信对她的成长有利。东西方文化在她脑海里碰撞的结果,会增强她的创新力。”
在世博园里待了4个多月的马文涛说,此次世博行,让他深入地了解了中国。
他还说:“我回到美国后,将向朋友介绍真实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开放而国际化,讲秩序。我在中国馆参观时发现,馆内虽然人流如潮,但秩序井然。”
在上海世博园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纪录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正如中国馆馆长徐沪滨所说,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和文明不分贫富、不分强弱、不分差异,平等地展示自我。世博园内没有“文明的冲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世博园内和谐交流。世博会让中国人不出国门看遍世界,有机会与世界各国人民面对面,增加了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