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班禅在得到乾隆举行七旬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活佛,主动要求朝圣,乾隆对此欣然同意。他责令沿途督抚大员作好迎迓准备,同时指示内务府等机关细心备办各种赏资礼品和应用的佛像、宗教器物。为了班禅的到来,乾隆帝在承德还专门建造须弥福寿之庙供其安禅。在这座雄伟的寺庙北部巍峨耸立着一座七层琉璃宝塔-万寿塔,此塔坐落在整个建筑的最后部分,居高突起。塔身呈八角形,用绿色琉璃砌成,塔顶覆以黄琉璃瓦。它背负青山,直指苍天,成为
须弥福寿之庙的标志性建筑。清宫档案详细记载了乾隆帝和清政府为此塔装藏所作的各种准备工作。何为装藏?古时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由住持高僧把活佛及僧众之加持圣物以及五谷、金银珠宝、甘露丸、嘛呢丸;数种名贵藏药及药材;七珍八宝、圣地花草、水土以及各类心咒、舍利粉和各种经咒、符等,放入封上称“装藏”。《造像量度经》云:“显、密两教,俱有装藏之说,而悉言用舍利。中具二种,或曰四种。法身舍利作第一,生身舍利次之。故西土风俗多用法身舍利,即五部大陀罗尼以为上首,一切经咒文辞是也。五大陀罗尼者,一、《佛顶尊胜咒》,二、《佛顶放无垢光明咒》,三《正法秘密箧印咒》,四、《菩提场庄严咒》,五、《十二因缘咒》。内有杂用安种子一文处,乃是五部元主如来与六大菩萨根本明灵种子也” 。装藏时,将咒语和种子配以五宝(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五甘露(蜂蜜、石密、乳、酪、酥油),五药(菖蒲、仙人掌-一种草根、苦参、乌贼、藤梨干),五谷(稻、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五香(白檀、沈香、肉豆寇、龙脑香、郁金香-即香红花也)存放在不同位置。因此书是一本造像专著,没提到佛塔装藏内容。而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保留的一份档案则详细地记录了须弥福寿之庙琉璃塔装藏的情况。
档案记载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至第二年六月大半年的时间里,乾隆先后下了近十道谕旨,造办处严格按照乾隆旨意,精心筹备。虽然我们今天无法看到琉璃塔下的装藏经匣,但是乾隆的这些谕旨却清晰地为我们勾画了其轮廓:首先,这个经匣是紫檀木制成,匣上按乾隆御制图样雕有敖其里 (蒙文“金刚杵”之义),匣内装竖放御笔经,横放蒙古经。其次,匣外配楠木套匣,在外套楠木匣四角配有四个经过千挑万选的五彩瓷罐。瓷罐内装(1)五香:白檀、紫降、沉香、泡速、芸香各一两二钱;(2)六药:草菓、豆蒄、丁香、石膏、红花、益智仁各一两二钱;(3)龙涎香、五依香饼五两,伽南香三两,红、黄藏香各十两。以上三项均研成细末并金、银、钱、珠宝储入瓷罐内。此外在紫檀十字敖其里匣内,安经空处和楠木外套匣瓷礶四围空处俱用藏卷塞垫装满,藏卷有38卷之多。在制作承德琉璃塔装经匣的同时,乾隆命仿其式样为再正定隆兴寺大佛装藏制作经匣,两件经匣完成后,由于官员疏忽,分送到两地时错将两者掉了包,乾隆为此非常气恼,急令福隆安查明原因,并派人换回。对失职人员进行了处罚。
从须弥福寿之庙琉璃塔装藏的程式来看,基本上与《造像量度经》所录佛像的装藏过程一样,内容稍有不同。在佛教徒看来,塔内装五香,表示各种妙香配备齐全,装藏后的佛塔使供奉者具足了六根妙触缘起;六药,全部精选最上等原料,使装藏后的佛塔给供奉者带来健康长寿的特别缘起;供养装藏金银、珠宝的佛塔使具足财富方面有善妙缘起。
佛教认为,如法装藏的佛塔,不仅具有殊胜的加持力,对外在的四大也具有调节的功能。佛塔内装入最珍贵的加持物,以及金银珠宝,是我们对诸佛的供养,及修行者积聚福慧资粮的殊胜方便。在《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在此法会中的诸天众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无塔之处,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无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或者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者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如枣叶。若能于这些塔内收藏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其人功德如彼梵天一般,命终之后转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于五净居天,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 佛塔装藏一般就只一次,装藏开光后就具足了诸佛的身口意功德,不可再翻动佛塔内的圣物,如打开底盖翻动圣物就造了毁佛之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