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话说辽源福寿宫》之一
2012-4-11 15:27:25
访问量:2966953
引用素材来源:田野,重新制作:蓝色梦幻新落成的福寿宫全景图
美丽的辽源市群山环抱,辽水中流,风光绚丽,人杰地灵。
古往今来,多少风骚人物被她吸引,为之歌,为之书,为之诗,
假如说辽源是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图画长卷,那钟灵毓秀的
龙首山就是长卷中的自得之笔,可以说龙首山就是辽源市的
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她集山水园林、宗教文化、古代
建筑、人文景观和旅游休闲于一山,特别是座落在龙首山
南坡的道教胜地福寿宫,更为之增添神韵。一、初始的辽源福寿宫
龙山顶上神仙府,辽水河畔道人家。
辽源福寿宫坐落于辽源市龙首山南麓,是东北最大的
道观之一被誉为“华夏玄门第一楼”的辽源
魁星楼便耸立于此。
新落成的福寿宫与魁星楼为
道教在辽源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城市建制之前,
清光绪19年(1893年)就有道教宫观建筑的记载。
清光绪30年(1904年)至1913年间,龙山辽水之间
就有大小宫观7座。而尤以福寿宫最为宏伟,最具规模。
福寿宫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鼻祖为
道教金山派大师王坐全道长。选址于龙首山南麓,
背依龙山之首,青山苍翠,脚下东辽河蜿蜒东来,
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钟灵毓秀。经过王坐全等
数位祖师50多年的修葺扩建,至辽源解放前夕,
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层大殿组成的传统宫殿建筑群。
辽源福寿宫由五层大殿组成
第一层为山门,建有马殿。青石台基,“福寿宫”
匾额高悬。殿内有彩塑红白二马,
经左右青龙白虎两个配门踏甬道
进进二层大殿。左右钟鼓二楼。正殿关岳殿,正中红脸关公神像,
前供岳飞神位。殿内东为龙王神像,西为财神。
东配殿为两仙堂,
内供纪仙、柳仙。大殿东西各有配房五间,东为讲经堂,
西为大仙堂。第三层为三座大殿。中为碧霞宫,东殿为吕祖殿,
西殿为大仙堂。第四层东西二大殿,
东殿为三宫殿,西殿为娘娘殿。
最顶一层为三清殿,供奉三清教祖。
福寿宫神像百尊,楼台殿阁,房屋百余间,青砖青瓦,
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红漆门柱,绿树掩映,
高雅清幽。宫内躲有大量道教经典、道教乐章、乐器和
道教法器、祭器。有羽士50余人。每有庙会,万人空巷,
香火壮盛,盛况空前。为东北著名道教洞天之一。
带有《福寿宫》字样的香炉
福寿宫西殿大仙堂
从前,在辽源市龙首山的南山坡上,
有一片极赋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它就是过往西安县(今辽源市)的最大寺院“福寿宫”。
在福寿宫前不到一百米的大地上,
东辽河象一条银链蜿蜒在龙首山前的向西流往。
福寿宫与东辽河相邻为伴、山水相依...
福寿宫依山面水座落在龙首山的一片绿树丛中,
天上有行云,山下有流水,
其自然环境的优美,在当年整个东北
各寺院中可以说是唯一无二的,是东北
地区一处驰名的古建筑群。福寿宫是一座
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从山下到山上建有五层大殿,
共有大小殿宇十三座,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
宫内各殿置有七十尊雕神像和大量道教传说的壁画。
那众多的诸神塑像,雕工的精湛,彩色的瑰丽,
在东北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当年在宫观内
还躲有大量的道教经典、道教乐章、
乐器和各种法器、祭器。福寿宫当年有羽士四十多人,
是东北为数未几的道教宫观之一。
香炉
福寿宫的全部建筑共分四个层次,在它平地院落内建有两层殿宇,
随之依着山势分三个门路,在山上建有三层殿宇。从山下
到山上共有一百零八个台阶,连接着各殿,形成一个
完整的建筑体系。它的全部建筑都是用一色青砖青瓦建成,
在一片青色建筑基调中,配以雕梁画栋,显得十分刺眼。
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建筑风韵。那明清式的大殿飞檐凌空,大殿脊上
的两端装饰着龙的雕塑,四个飞檐上还都坐有九龙螭吻。
一色漆红的门扉窗格,高大明柱红光闪闪,
是一组极为成功的古建筑群。
庭院植满场、柳、榆、槐、丁香各种树木,遮荫掩观。整个宫观建筑
高朗,结构宽敞,山庙(被和谐),寺风清幽高雅。福寿宫头一
建筑濒于辽河,而第五层大殿已近山巅,当年在辽河南岸十
数里之外,就可以看到福寿宫的雄姿。福寿宫的西侧鼓楼
当年福寿宫名闻遐迩,省内外前来游览观胜者络绎不尽。
沈阳来的游人说福寿宫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点,
都远远超过东北最大的道教宫观沈阳的“太清宫”。
而吉林、通化的游人说这里塑像之精美,
都超过吉林和通化两地的道教宫观,可见当年福寿
宫名声之大,实不虚传。福寿宫的全部建筑是在它的最
前面平地上建有一座“马殿”。
马殿那在青石台基上,上面悬有“福寿宫”匾额。
“马殿”亦称山门正中是通道,为进宫的正门。
在门道的两侧是两个单间。东间里塑有一匹红色彩雕大马,
据说那是红脸关公骑的马。西间里有一匹白色彩雕大马,
据说那是岳飞骑的马。马前各有一个站立的马童塑像。
形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很是壮观。在马殿外的东、
西积肥一道配门,东为“龙门”(青龙门),西为“虎门”
(白虎门)。其含意是按道教传说中的青龙神孟章神君
和白虎神监兵神君守卫宫观。他们都有降妖驱魔的神力,
使妖魔不得进内作祟。福寿宫平日不开虎门,只开龙门。
始两门有砌成花格的青砖宫墙婉蜒半山之上,
将整个宫观围在其中。福寿宫就在这苍山掩映,
青墙围绕之中。东辽河蜿蜒在福寿宫山门前而过
当时在福寿宫的西墙外有五十三间屋子,是庙上的财产,
租给贫民住用。在辽河南岸还有两垧七亩地,
庙里羽士在那里种植着一片庄稼。福寿宫始建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最初叫“应寿宫”。
后因庙的不断扩大,神像越加齐全,而改称为“福寿宫”。
其目的是祈求诸神降福西安(今辽源),
保佑地方风调雨顺,福寿安康,故称“福寿宫”。
这座道德大庙是由该庙的鼻祖王作全羽士化缘,
并得到全县人民的捐助,而建成的一座道教宫观。
一九四三年又进行一次扩建,使整个宫观全部建成。
据说当年由海城甘泉瀑来了一位郎羽士
(郎玉斋),住在福寿宫内为西安人民治病,
郎羽士练就一身仙风道骨,
他天天以吃水果(包括栗子、核桃、柿饼、花生等)维生。
该羽士医术很高,当时医者甚多,一时誉满全城。
他见这座宫观已褴褛不堪,遂化缘,化得巨款,
动工在山上修建第五层大殿,即“三清观”。
是由当年西安县著名名流王化宣任监工,由辽南请来名师和西安
能工巧匠一起修建的。当时福寿宫的羽士也从山下往山上背石头,
学校学生也来从山下往山上传砖头参加修建。
当年西安煤矿事故频出,为保佑矿工安全,所以矿工又
赐与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致使大殿全部建成。
同时又对原有的各殿又加以修葺,使这座宫观建筑焕然一新,
更加辉煌壮观,成为一个完整的道教宫观体系。于同年农历
八月初八竣工。同日举行了建庙以来最大的一次开光大典。
全县众民参加,县长也参加并讲了话,盛况空前。
清晨福寿宫山门前的东辽河云雾缭绕
这座宫观平时农历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
开山门接待香客。每年农历四月十八,
还在这里举办盛况空前的西安庙会,
全县数万人倾城参加庙会,场面热闹非凡。
福寿宫属道教金山派,其起源地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福寿宫开山祖是王作全,
后经王志臣、相延明、孙士真、滕全一等道长方丈宫观,烟火壮盛,长年不衰。
福寿宫门前的国旗、道教旗;香火不断
当年福寿宫逐日晨钟暮鼓,时而从庙上传出
羽士诵经演奏的动听之声,情趣盎然。
二、福寿宫惨遭毁坏
福寿宫到第五代时湮没于人间。它毁于一九四七年六月。
当时解放战争烽火辽源,在一九四七年六月三日
辽源解放后,以封建迷信的罪名将其毁掉。那时搬倒神像,
推进辽河,顺水流失。羽士也随之散往民间。
致使这样一处古建筑群,不复存在。
实为辽源市历史文化上的一大损失。年久日深,
也就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了。后来人们只知
从前在那里有一座南大庙,而不知其所以然。
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辽源市政府又重建“福寿宫”,
恢复了当年的部分殿宇重塑神像,
使人们得以略见当年的风采。
福寿宫的三官殿
后福寿宫不幸于战火。经过(被和谐)浩劫,昔日楼台荡然无存。
断壁残垣,空谷野花,走磷飞萤,风凄露下。
三、福寿宫的复修
(被和谐)之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辽源地区人文景观,
百废待兴。适逢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王全林大师回乡探亲祭祖,
访拜母庙,潸然泪下,遂生重建母庙之宏愿。大师多方募化,
历时两年,至1994年出资人民币150余万元,恢复重建成慈航殿、
三宫殿、(被和谐)殿、二进东西配殿、斋堂僚舍、碑林、
武场、角门、围墙等较具规模之建筑。恢复了中断多年的
宗教活动。福寿宫重新开光之日,辽源市10万人
参加了开光法会。人天同庆,自此宗教活动兴旺,
信众云集,香火旺盛。近十年来,
福寿宫之修葺再建,从未停止。
福寿宫内立树先师王全林的功德碑
法事
福寿宫建筑群中耸立着一座雕梁画栋、大气恢弘的塔楼,
那就是有“华夏玄门第一楼”美誉的辽源魁星楼。塔楼共分
九层(含夹层)为天地至阳之数。塔楼高66米,塔基直径40米,
塔身直径24米。整体建筑按照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
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设计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
气势宏大,宏伟壮观。堪称全国道教之首,可与江南三大
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它集宗教、历史、
,成为辽源市蔚为壮观的标
志性建筑和一道新的人文景观。现今的福寿宫已成为了十方善
男信女进香朝拜的圣地
魁星楼日出的壮观景象
夜幕中的魁星楼绚丽多彩景象
感谢来访,欢迎您常来做客!